近日,太阳成集团tyc151cc王雅雯教授课题组,在化学传感领域权威期刊《Sensors and Actuators B:Chemical》 (影响因子:7.46) 上发表了题为“A NIR fluorescent probe for rapid turn-on detection and bioimaging of hypochlorite anion”的研究论文。该论文以我院为第一单位,第一作者为我院的博士研究生徐海,王雅雯教授、彭羽教授和肖检助理研究员为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该项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 22071200),教育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682020CX55、2682021ZTPY011、XJ2021KJZK004)的资助。
次氯酸有着极强的氧化性,也是正常细胞代谢的副产物之一。但是,过量的次氯酸会引起氧化应激,从而导致多种疾病,如炎症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癌症、肾脏疾病等。因此,监测次氯酸在生命系统中的浓度变化以及研究其在活细胞中的动态分布,已成为细胞生物学和医学诊断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该工作发展了一种用于检测次氯酸根离子(ClO–)的荧光增强型近红外探针SWJT-1,其设计和合成理念是基于C=N键的专一有机反应来检测氯酸根离子(ClO–)。该探针性能优异,其检测限低至11.51 nM,检出时间极短(<2s),对次氯酸根离子具有很高的选择性。并且,该探针可应用于生物成像,以及在体外和体内检测次氯酸根离子。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snb.2021.130484
基于上述二氰基异佛尔酮骨架的研究,该课题组也在有机和生物化学领域重要期刊《Organic & Biomolecular Chemistry》 (影响因子:3.9) 上发表了题为“A novel near-infrared fluorescent probe based on isophorone for the bioassay of endogenous cysteine”的论文。我院的硕士研究生刘宏博为论文的第一作者,博士研究生徐海为第二作者。该论文以太阳成集团tyc151cc为唯一单位,王雅雯教授和彭羽教授为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该项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 21572091),教育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Nos. 2682019CX70, 2682020CX55),四川省科技厅科技创新人才项目(2020JDRC0021)的资助。
生物硫醇,如半胱氨酸 (Cys)、高半胱氨酸 (Hcy) 和谷胱甘肽 (GSH),在氧化还原平衡、生物催化、金属配合物和翻译后修饰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GSH也是细胞中含量最丰富(1-10 mM)和代表性的非蛋白硫醇。因此,监测生物硫醇在生命体系中的分布对于研究细胞功能和一些生物硫醇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有着重要意义。与传统的创伤性检测方法相比,荧光探针检测具有简单、灵敏、快速等优点。近年来,研究人员合成了许多用于检测生物硫醇的荧光探针,但大多数都不是近红外(NIR)探针。
本文设计并合成了以丙烯酸酯为识别基团的近红外荧光探针,其最大发射波长为693 nm,斯托克斯位移为143 nm。该探针可以实现快速、高灵敏性和高选择性地检测Cys,检测限为1.23 μM。此外,该探针具有良好的细胞穿透性,可以应用于HeLa细胞内源和外源性的Cys检测。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39/D0OB02405H